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中论》解脱思想之论证逻辑

    Three times)的穷举证法,乃是指在时间上分为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穷举,亦即一般人对时间的分别,总不出这三种情况。《中论》的解脱是即性而解脱的,不是承认先有系縳存在,再从系缚中解脱出来,...一个由单而复,复中有复的多重二谛形式而已,它永远落在世俗的横待层面,却无法推进到最高真理─胜义的竖超层面,而且中的胜义是指一种非本体的泯绝一切的解脱境界,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亦大相径庭。此中之异同,...

    刘嘉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6.html
  • 之诸法实相

    于方器见方,圆器见圆,不离开方圆而别 有虚空;而虚空无碍无别,也不即是方圆。依此以共相,即知共相为不离自性 ,而不即是自性的。从世谛法相的立场去观察共相──共通的法则公式等,即是 缘起,不可说一...] 清净空……,自性尔故」。佛观一切法毕竟,即是于缘起的现相上而通达之。 所悟入的性,非由之使,是从本以来法尔如此的。所以说「性自尔故」。 所以佛所说法性空寂,并非玄学式的本体论,而是从现实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出了般若类经典,人们对佛教的之思想才有了真正的、完全的理解,罗什的弟子僧肇评点了六家七宗,确立了佛教的正确,将中国佛教哲学引向深入,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   南北朝的佛教形势是南方重义理,...相,是一种假名。但是它不是全全假,而是非非假,从中道来认识这种假,就体现了假中为一,是名“三谛圆融”。在修行上,天台宗要求“一心三”,即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
  •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--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

   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(之二)〉这些诗作皆是从佛教的根本教义,省思“万法因缘生”、“万法因缘灭”缘起性的道理,由观察世间万法的现象可以获得印证,阐发破执的理念。  2.著重内省功夫  黄庭坚透过...夫争处首先回。胸中元有不病者,记得陶潜归去来。”(〈喜太守毕朝散致政〉)“念念皆更莫疑,心王本自绝多知。艰勤长向途中觅,掉却甜桃摘醋梨。” (〈赠刘静翁颂四首(之一)〉)这些诗作皆是黄庭坚运用所之心,...

    谢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473438.html
  • 天台别教与唯识古学——智者大师的唯识观(之一)

    从假入,具有析体、拙巧二种入不同,从析假入,故有藏教起,从体假入,故有通教起。若约第二从入假之中,即有别教起。约第三一心中道正,即有圆教起。 [16]  这是四教说的活水源头。  不过,...常住佛性,先修无量四圣谛,后观诸法实相、中道佛性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,次第梯蹬,先,次学恒沙佛法,后开如来藏,次第修三眼三智,是名智别。  断惑别者,如《无量义》云:众生欲性无量。欲性无量,说法无量。...

    刘朝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273558.html
  • 唐法成《瑜伽师地论释》科

    依世出世道  《大义经》中,说修一切世、出世行分位差别,皆名瑜伽。正行阶位,相符顺故。  如是皆说共声闻行,名为瑜伽。通证三乘行中胜故。  己十四、依作意  《慧到彼岸契经》中,说作意,名为瑜伽。...],各依自乘,修出世善,得三乘果,出生死故;无种姓者,依人天乘,修世间善,得人天果,脱恶趣故。  丙三、破无见有见门  复有二缘,故说此论:  一者或有于多说不了义经,如言计著拨无,一切憎背有教,为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073719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诡辞论式,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般若学。这也是天台对佛教义  理的伟大贡献。  一、  天台开宗,在法脉上每归本于龙树,天台一心三假中的观门  ,在文字上亦直接本于《中论》(注1)。但天台判四教,龙树之...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注1 :《中论?四谛品》云「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,亦为是  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」此即台家假中三谛所本。印顺法师  《中观论颂讲记》于此有严厉之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;后来我把白骨掉。以正法住世修行的人精神可嘉,但对治的法也非常残酷,在一定禅定功夫的基础上,还要有正念心才行。 “皆是四果无漏大阿罗汉。”无漏之人对任何事无贪著。什么好与不好,对整个世界各个方面都...,太阳光照到屋子里,看到虚空没有变化,如果按照这个去想,点灯、灯灭、摇动就是尘。修行人不用眼观,用心必须是达到的境界,只有心才不用眼观用心。浮尘在外边飘动,飘忽不定就是尘。血流呼吸细胞神经思维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
  • 转识成智,一切从心开始

    什么呢?在大乘来讲是悟性,在小乘来讲是悟无我性,这是大小乘见地差别的定位点。小乘部派的种种修行法门重点是在对治我,证无我性。大乘则是证性,或叫法界性。所以大乘是观法界,小乘是无我。法界就是无我的放大,把一个小我放大而已,其实二者相通,但有差别,所谓“通而不同”。法门不同,但是道理是相通的。小乘定位在无我,由身体的触感、觉受起修,是由白骨开始的;大乘则是法界观,直接性的,所以它是悟“缘起性...

    素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77853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不离妄说为非外,由非内外,故假修方得。   这段解说非常抽象,但从字面意思看,是以般若解释佛性,认为佛性是第一义,是非有非无,非内非外,非此非彼,佛性亦无“自性”,也就是说佛性不等于成佛,...不看静,不,不住心,不证心,不远看,无十方,不降伏,无怖畏,无分别,不沉,不住寂,一切妄相不生。   神会的这一连串否定,是以般若无知理论阐释慧能的“无念、无相、无住”法门,这个理论同后来南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